起名禁忌名字是父母送给孩子最重要的礼物,“名不正则言不顺”

2024-04-27 19:52:11  编辑:万年时历网  

起名禁忌

名字是父母送给孩子最重要的礼物,“名不正则言不顺”,但要起一个好,名字其实并不容易,也不是什么都可以拿来起名。早在周朝时,就规定了不以山川为名、不起名的“六不准”,即不以国名为名、不以官职为名、以牲畜为名、不以器帛为名、不以隐疾为名。作这些规定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天下人避讳。至于黎民百姓,在什么时代可以用什么起名,不可以用什么虑名,历史上也有一些成文或不成文的规定。如在习惯上,人们都不与亲人或尊贵的人同名,也不以贬义词、污物、疾病、害虫、败类等充满晦气的字眼入名,这些也都属于起名禁忌。此外,起名时避免粗俗雷同,不以生僻繁的字入名等,也都是起名时所应注意的问题。上述这些虽是我国传统的起名禁忌,但其中的一些至今仍有现实意义。加上由于时代的发展和中外交流的频繁,近年在起名中又陆续出现一些新的问题,这些问题与上述禁忌合在-起,大致是我们现在起名时所应努力避免的几个方面。彩热衷单名

如上编所述,我国近年流传着一种“同名成灾”的说法,意思是说同名的人太多,简直成了一种灾难。我们暂且不论这种说法是否有点危言耸听,言过其实,但同名的人多也是事实。至于同名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比如由于我国的姓氏使用过于集中,将近85%的人只使用100个大姓,而能够被起名用的字又十分有限,造成同名不可避免。此外,从起名的角度看,有些原因是与起名方法不当有关的。这种起名方法不当,最主要的又是盲目跟风,一味起单名。故而,为了减少同名及其带来的社会问题,起单名也是一条重要的禁忌。

单名也叫单字名,与单姓合称两字名,并以此区别于起双名(双字名)的三字名。如果我们回顾我国的起名历史便可发现,我国起单名的习惯由来已久,并且曾是汉唐时期起名的最大特点。当时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如汉高祖刘邦、汉丞相萧何、魏武帝曹操、隋文帝杨坚、大诗人李白等都是单名。三国名人诸葛亮、晋武帝司马炎等人的名字虽是三个字,但因为是复姓,论名字仍然是一个字,属于单名。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那时人起名还崇尚古朴,起单名要比起双名简单容易;再就是因为王莽在两汉之际推行双名改单名制度有关,其详情已见本书此前有关部分所述。这里需要补充的是我国那时人口还不多,尽管也有不少人因为起单名而同名,但总体上的数量不多,而古人也没有发出类似于今天的“同名成灾”的呼吁。

今天因为起单名而同名,与汉唐年间的情况相比当然不可同日而语,出现的原因也更为复杂。我国在宋代以来一直流行起“谱名”或“字辈名”,起出的名字虽然像起单名 而各家、各代人 子分别属因而尽管宋代以后的人写于家族和同辈人,但由于与姓氏合在一起成了三字名,之间的姓氏和字辈派语的差别又一般较大,汉唐相比有大量增加,甚至清代全盛时期的人口多达4亿,但由于起%名的人不多,同名现象并不突出。只是在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前后的社会上要求人们与旧传线新文化运动以来,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 的习惯的同时逐渐“字”决裂,要“打倒孔家店”,在废除于名字之外起出现起名简单化倾向,并美其名曰简洁明快,其结果是起“谱名”或“?辈名”的人越来越少,在姓名中剩下的也只有家族的名字“姓”和一个?根据有关方面的个人名了,单名风气于是大开,同名之风也愈演愈烈。对1900年以来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起名特点的研究,发现北京同,60年代后才有单名最多的前20个名字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都是双名,名进入前20名排行,而70、80、90年代前20名全部是单名,2000年后的名字中又有双名增加的趋势。同样,上海人名字的变化规律与北京大体相仿,只是从50年代起就出现单名进入排行榜前20位,在从双名进入单名和而双名在2000年后已经超过排行榜半数。从统计数字来看;单名进入双名的过程中,上海的变化趋势要比北京更快一些。此外,广州各年代的名字变化规律与北京、上海又有不同,其基本特点是新中国成立前出生的人的名字单名居多,尤其是30年代前单名占多数,50、60年代排行榜前20名全部为双名,70、80年代后单名逐渐增多,而90年代前 20名全部是双名,2000年后单名又重新出现在前20名排行中。至于三市目前同名最多的人,北京的前10名依次是张伟、王伟、李伟、刘伟、李静、王静、张静、王芳、刘洋、张勇,上海是陈洁、张敏、张伟、张燕、王秀英、张秀英、张磊、王伟、陈燕、张杰,广州是陈志强、黄志强、李志强、陈伟强、陈俊杰、陈妹、梁妹、黄俊杰、陈志明、陈丽华。三市之外,目前已知的城市同名统计结果还有天津前10名依次是张伟、刘伟、王磊、王伟、王静、李娜、李静、张磊、李伟、刘洋,重庆是张勇、陈勇、刘勇、王勇、李勇、杨勇、陈伟、张伟、刘洋、李伟,杭州是王芳、陈燕、王伟、王燕、陈洁、陈伟、陈杰、陈敏、李萍、陈超,南京是王秀英、张秀英、陈秀英、王芳、王伟、李秀英、张伟、张敏、王军、王萍,沈阳是刘洋、王丹、张伟、王伟、李丹、李伟、刘伟、王丽、张丽、王静,合肥是王芳、王伟、张伟、王勇、王军、王磊、张勇、王俊、张敏、王敏,等等。若把全国31个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的同名最多的名字放在一起统计,其前10名则是张伟、王伟、李伟、刘伟、李静、王静、张静、王芳、刘洋、张勇。由上可见,我国目前同名最多的人几乎都是单名,起单名的习惯大约是从“文革”开始的,一直持续了几十年,如今虽有好转,但仍有不少人热衷起单名。

关于我国流行的起单名习惯及单名的具体使用情况,还有一些抽样调查结果可供我们参考。早在1984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字处曾对174900人的名字进行抽样抽查,发现单名有21400个,占总人数的

12.2%。1989年,他们又对570822人的名字进行抽样抽查,发现单名有49405个,占总人数的8.7%。同时,他们还发现单名的重名率大大高于双名的重名率。如在1984年的抽查中,双名的重名率为22.9%,而单字名的重名率为54.2%;1989年的抽查中,双名的重名率为32.4%,而单名的重名率则为67.7%。以上还是对几十万人的抽样调查,如果是全国十几亿人进行统计,单名的重名率之高是不难想见的,相关研究者估计会达到90%以上。由于单名的重名率太高,为当事人和社会带来的问题也更为突出。据一个户籍统计资料显示,天津叫张颖的人在1955年还只有54个,到1977年则增加到197个,1990年更达到213个。其中一个9岁的女孩张颖因患急性肠炎由母亲带着到某医院就诊,在药房取药时,与另外两个叫张颖的孩子不期而遇,药房的大夫喊张颖拿药,患肠炎的张颖的母亲手便伸了过去。当药房的大夫再喊第二个张颖时,发现第一个张颖把第二个张颖的药取走了。那是治风湿性心脏病的药,误吃的后果不堪设相。而偏偏取药单和病历去均没留下孩子的住址,大夫心急如焚急忙给附近的几个派出所打电话查询,结果一下查到40多个叫张颖的女孩。幸亏这个患肠炎的张颖的母亲明智,给孩子吃药时看了看药名,为现有误,回过头去找大夫,才避免了一场意外的医疗事故。

关于起单名给人带来的不便,事例几乎俯拾即是。仍以天津市为例天津单名伟字的多达95351个,其中有5683个王伟,4646人叫张伟此外还有4483个刘洋,4112个李莉,3976个刘静,1958个王刚,192个季军,1761个张强,1256个王芳。其中的一个王伟是篮球教练,有带队到外地参加比赛,没想到对方球队的教练也叫王伟。结果比赛现多笑料百出,解说员分不清谁是谁的教练。裁判在叫暂停、让换人时也昏了头,弄不清是哪个队的王伟在喊暂停,哪支球队的王伟在叫换人。不仅“王伟”难,有个张伟有次要从网上搜索自己的信息,当输入“张伟”这个名字后竟然出现了751000个网页,才发现要查到自己的数据比大海捞针还难。还有一位祖籍天津、在四川工作的李小姐,有次利用到北京出差的机会到天津寻找旧日的一个好朋友王芳,发现她过去住的地方已经拆迁,没人知道搬到了哪里,无奈之下求助民警,没到在电脑上查到1256个与朋友同名同姓的人,其中符合性别、年龄等条件的就有上百个,民警联系了20多人都不是那个王芳。由于行期已到,李小姐只好带着遗憾踏上归途。因为起名时起了单名,造成与别人重名,为人所带来的烦恼当然还有很多。北京曾有一位年过六旬的杨老太太在一家银行存了2万元的定期存款,存款到期后取钱时,银行称存款已被外地一家法院划走。杨老太太莫名其妙,后经仔细查询,才知道法院把自己当成了另外一位同名同姓的人。因为此人涉及一起偿还贷款案,法院审理时此人又未到庭,被缺席判决还款。这家法院还曾到北京寻找此人,通过派出所证实此地确有此人。他们猜测此人如有存款应在住处附近银行开户,于是到此人住地附近两家银行查询,两家银行均查到了用此名的存款,存款额均为2万元。法院于是出具手续,在两家银行协助下冻结了两笔存款,案件判决后将存款全部划走。得知原委后,杨老太太要求银行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但银行坚持认为自己没有错。因为当时银行存款尚未实行实名制,仅填写姓名,不需存款人填写身份证号码、地址等,无法核对同名同姓不同年龄的人,而且用此名的存款就一个,银行完全是按照法律规定,在法院手续齐备的情况下协助法院工作,不应该赔偿。由于不甘心存款不翼而飞,杨老太太一气之下将这家银行告上法庭,要求还钱。受理此案的法官也感到为难,毕竟

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案件。另据一家报纸报道,天津市某县一位21岁女青年本来与同村的男青年小杨相恋数年,小杨外出打工,两人常通过书信表达思念之情。后来,该村又娶来了一位与她同名同姓的新媳妇,而粗心的投递员自以为信件是寄给这位新媳妇的,从此都把信件投到了新媳妇那里。新媳妇见信不是写给自己的,也不知村里还有一位同名同姓的姑娘,就把信丢弃了。正在热恋中的女青年见男友久不来信,以为他在外面另有新欢,一怒之下便嫁了人。小杨因一直收不到女青年的回信,以为她变了心,后又听说嫁了人,也与另外一女青年结婚。后来真相大白,二人无法接受这一现实,就一起向新媳妇和邮递员讨说法。又如在河南周口市的一个中学里,一个班上曾有三个李静。老师们起初并未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来期中考试公布成绩时,三个李静的成绩混在一起,不知道究竟属于哪个。无奈之下,老师只好把卷子拿出来,让三人辨认。后来还把三人编了号,按年龄分为大李静、二李静和三李静。而家在河南安阳的赵磊于大学毕业后到北京工作,有次参加公司组织的新马泰旅番团、当在香进办理飞往泰国的签证时、工作人员发现有个“赵磊”正在被“通册”、以为是他,就把他扣了下来。即使他拿出身份证解释,房有同事都出面在证,确认此“赵磊”非彼“赵磊”,但工作人员仍不放行无奈之下,他只好扫兴而归。还有一位在郑州一家企业工作的韩萍,布长时间不知道木单位还有一个同名同姓的人,在企业通过存折给职工发补助时、发理上面的金额比应该得到的多,到财务部门询问后才知道是该这个人的

把她当成了另一个人。后来,企业还经常把二人混在一起,费用往往算在另一人头上,二人都为此多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

由上可见、起单名带来的问题的确很多,不仅给当事人在人际交往中造成了不必要的误会,让别人张冠李戴,而且还有违于人名的专指性原则、给银行储蓄、电脑识别等带来麻烦,为社会管理带来一定程度的混乱。目前我国的户籍管理工作就面临着这个难题,尽管采取了很多办法。但避免更多的人起单名不失为一个可行的解决办法。正因如此,有些地方的户籍管理部门对用单名报户口的人进行限制,甚至不给上户口,不能不说有其道理。因此,为了减少自己和社会的麻烦,我们在起名时一定要避免再起单名。 而且从名字本在起名时起单名,不仅会带来大量重名的直接后果,身的角度看,其表现力远比双名低,任何一个单名的含义几乎都无法与双名相比。再从审美的效果看,单名的选择余地大多不如双名,在字形搭配、字音谐调、字意锤炼等方面也都带有明显的局限性,选择起单名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当然,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来说,由于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继承和保持文化的多元化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完A禁止起单名也不可取。尤其是对那些人口较少的姓氏的人来说,适当允许起单名便是可行的。因为从目前发现的问题看,凡重名的单名几乎都是大姓,小姓即使重名也没有多大影响。比如柴、米、油、盐等姓,平时遇到一个都很难得,起单名还是双名并无大碍,完全不会在一个单位里出现上述所说的三个李静、两个韩萍那种情况。再者,至于对那些大

姓而言,与其让人以“大李静”、“二李静”、“三李静”或“男张伟”、“女张伟“、“胖刘伟”、“瘦刘伟”相区分,让别人储意加学,何不在起名时再增加一个字起双名呢?盲目跟风由于名字要伴随人的一生,起名的确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起名难”也是许多过来人共同有过的感慨。其实,不仅一般人有这种感慨,即使是世所公认的大学问家、北京大学首任校长严复,当年也曾为起名所困,说过那句著名的“一名之立,句月踟踢”的话。十天半月想不好一个名字本属正常,许多年轻父母在怀孩子前就开始为孩子起名字,到孩子生出来后还没想好究竟叫什么名字,其所受的困扰一点也不比严复当年少。于是乎,有些父母随手从流行的词语或常用的字中选出一个作为孩子的名字,以致起名随意,盲目跟风,从而落入了起名俗气的窠臼。

起名之所以要避免俗气,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俗气的名字让人觉得缺乏内涵,没有学问。如当我们看到张老三、李老四、王老五这些名字,几乎都会想到他们大约是住在偏远地区的乡下人,即使他们实际上都学富五车,但其名字留给我们的印象并非轻易能够改变。同样,如果起名彭友、高兴、钟国人、边防、申奥、李华夏、张严肃、谢天地、彭商人、孙黄山、邓罗汉、黄金贵、宋行长、毛铁桥、林森火等,同样让人觉得过于简单、直白,缺少些让人回味的文化色彩。为此,有人曾把中外的名字进行过比较,发现那些最不雅的名字往往与起名者的知识水平有关,得出的结论也是所谓的起名难实际上难在起名人的知识够不够广博,不只要对汉字有研究,对方言、外文也要有所涉猎,否则就难免落入俗套。这种说法与上述名字联系起来,可见是有一定道理的。

当然,在不少被认为俗气的名字中,有些是各方面都不错的名字,只是叫同样名字的人实在太多,从而也被认为俗气。诸如此类的名字在我国各地都不少见,世界上其他国家也是如此。甚至在我们的台湾省,还把这类的名字戏称为“菜市场名”。意思是说,如果你到菜市场去叫这个名字,很多人都会回头答应。网络上一度流传“各国十大最俗名字”,其中一篇“中国十大最俗名字”的博客一周点击率达到45万次,被评为最热博文第一名、文中提到的最俗名字依序是刘波、李刚、李海、张勇、王军、王勇、张伟、刘伟、王伟、李伟。文中还说第一名刘波在全国有130万个、几乎相当于一个小国的人口。而在台湾地区,也有人统计出十大最俗的名字、依序是陈怡君、林怡君、陈怡如、张雅婷、陈怡婷、张家豪、陈冠宇、陈恰伶、林佳蓉、陈建宏。如果仅就名字看,雅婷、怡君、怡婷、家豪、雅雯、宗翰、佩珊、佳蓉、欣怡、婉婷与内地的十大俗名比起来音义都不算差,可以算是好名字。但因为同名的人太多,名字失去专指性,好名字也就变俗了。

本来很高雅的名字却变成了“菜市场名”,除有在共同的文化背景之下一样的审美标准和价值取向的原因之外,有时还存在某些人为的因素。以台湾的上述名字为例,据分析,主要是由于采用了日本人熊琦发明的笔画起名法以后所带来的后果。这种起名法认为人的名字与命运有关.名字的笔画不同命运也不同,有些字的笔画是吉,有些则是凶。。为了趋吉避凶,起名就要选用那些笔画吉利的字。这种说法实际上是一种文字游戏,根本经不起推敲。因为像上述这些名字,每个名字的使用者都有成千上万甚至上百万,他们不可能有同样的命运。但由于大家都相信其说法,起名被笔画的吉凶所限制,要找算命师帮助起名;而算命师起名的方式都一样,从而才同名同姓的人越来越多,以致“菜市场名”充斥社会。像上述这样的后果,可能是使用这些名字的人当初没有料到的。而我们今天既然经发现其弊端,完全有能力加以避免。关于被认为俗气的名字,,不仅我国有、世界上不少国家也很常见。如在与我国文化背景同源的日本和韩国,也都有所谓的“菜市场名”。其中,日本目前最流行的“菜市场名”男女不同,女孩名字大多叫“阳菜”。男孩名字则含“翔”字,如“大翔”、“翔太”,用这些字起的名字都排在裕气名字的前十名。韩国人最俗气的名字是“志勋”或“智勋”,一些偶像级人物的名字都是如此。如Rain的本名就叫郑智勋,另外还有三个明星分别叫李志勋、朱志勋和金志勋。至于在欧美各国,同样有各自的“菜市场名”,并且名字的排名随时代不同而改变。如在1965年,男孩名前三名是Michael、John、David,女孩是Lisa、Mary、Karen,但目前人数最多的男孩名是Jacob、Michael、Joshua,女孩名则是Emily、Emma、Madison。上述事实也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起名时思前想后、多动些脑子,让起出的名字不落俗套,是每个父母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标新立异在我国目前的起名中,还有一种现象值得注意,就是有人因为担心起出的名字与别人同名,也为了显得与众不同,所起的名字越来越特别,简直是五花八门。特别是最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多的人追求个性化的名字,名字起得更加出乎意料,“斯坦”、“丽丝”等类似西方人的名字也多起来。更有甚者,北京市一个市民找到公安机关,非要把自己的名字改成@,并说一定要把自己的名字起得有个性,让别人一听就忘不了,自己听着也舒坦。另据报道,有家幼儿园有个男孩姓乔,叫乔治布什。在他刚出生时,全家为给他起名字,折腾近一个月都没结果,列出的备选名字将近100个,还是决定不下来。最后,还是孩子的爷爷从电视里看到一则有关美国总统乔治·布什的新闻,忽然灵感大发,便起了这个名字。另外还有人说,他在生活中遇到过易朗光、马陆雅子等名字,其中易朗光是易家人的后代,看了让人想到“易拉罐”;马陆雅子的父姓马、母姓陆,名字很难不让人想到路边的“马路牙子”。由于起的名字越来越怪,以致有人担心,若是照此发展下去,重名问题固然可以解决,但名字中的文化品位越来越低、叫起来也越来越难听。这种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而从起名学的角度看,上述这些名字实际上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也犯了故意标新立异的起名禁忌。

在近年发现的有些标新立异的名字中,有一类属于故意夸耀的名字。其实、名字好听与否不在于用词多么华美,只要恰到好处即可但有人在起名时并不理会这些、给男孩子起名总喜欢选那些过于生猛的字,如豪、强、炎、猛、闯、刚等,虽然看上去斩钉截铁,读起来刚强有力。使气任性、

有男子汉气派,但也容易使人联想到浑噩猛愣、放荡无检、不拘礼法,误认为是一个赳赳武夫。所以在过去,贵族士大夫之家都尽量避免用这些字起名。因为在他们看来,世所景仰的刚烈坚强之士并非喜怒形词色、遇事拔刀而起的血勇之人、而是那些内蕴浩然之气、遇事不惊不怒、谈笑风生的伟丈夫,大可不必用名字标榜。同样,有人给女孩子起名时总在春兰、秋菊、珍珍、艳艳之类的词里绕圈子,或使用花、萍、艳、桃、柳等字眼,觉得只有这样才有女孩子的阴柔之美,殊不知如果把这些名字放到特定的文化氛围下,就会使人产生飘浮的感觉。如花虽然俏丽明艳一时,独占秀色,出尽风头,但一场风雨过后,就会零落成泥,碾作尘埃。同样,萍也是飘零和离别的象征物,柳也属于柔软脆弱之物,成语中的残花败柳等都是对它象征意味的情感评价。所以,起名时避开这些表面上明丽的字眼,不追求字面上的与众不同,应是我们需要遵循的一个原则。

其实,过去人起名时是有许多禁忌的,大多遵循一定的规矩,并非

什么名字都可以起。其中有些规矩是社会约定俗成的,有些是从属于自身的社会观念和审美意识,有些是因字义的限制而形成的名字“禁区”。比如,在起名用字上,某些表示秽物和不洁的字、表示疾病和不祥的字、表示辈分的称谓字、人体部位和器官名、某些令人生厌的动物名、文艺作品典型人物的名字等一般都不入名,其禁忌实际上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涉及政治、文化、民俗、心理等许多方面。由于有这些起名禁忌,以致形成相对固定的民族心态。如果与此相悖,就有些标新立异,难以被人接受。如在前些年的一个夏天,北京有位姓万的先生接近中年才得子,心中狂喜之余,想为孩子起名“万岁”,但却在全家引起一场大辩论。家里老人和觉悟很强的朋友认为,这样给孩子起名太不严肃,冒天下之大不韪,气焰太嚣张,对孩子的一生太不负责。还有好心人提醒说,这个名字会给孩子的上级造成心理障碍,一辈子别想得到提升。但也有朋友认为,孩子是“新新生代”,“万岁”应该仅仅是一个普通字眼,挨不上意识形态之类,起这样“发疯”的名字也不错。在七嘴八舌之中,孩子的父亲也冷静下来,觉得如果起了这个名字,孩子可能是全世界最孤独的人,因为没有人肯心甘情愿地称呼他,而名字不被人提及的唯一好处仅仅是免了被老师当堂提问。孩子的母亲也想,如果孩子在百年之后去世,讣告上的第一句话写的应该是“万岁,男,终年100岁”,岁数与期望值相差很远,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由于架不住劝告的人太多,孩子的父母也免不了想起一些公认的忌讳,骨子里开始担心孩子生命是否扛得住这个名字。最后到必须申报户口时,这个名字已在亲友中闹得沸沸扬扬,但孩子的父母却突然发现他们自己从未用“万岁”来称呼孩子:叫“万岁”太沉重,这是一个证据。于是三下五除二,“万岁”改成了“万少一”:一万少一个就不再犯众怒,何况还剩下九千九百九十九,也足够了。事后,孩子的父母觉得尽管做“万岁”父母的梦想破灭了,但聊以自慰的是好歹做了将近一个月的“万岁”父母。后来在与亲朋聊天时也有人惋惜,觉得在汉语中,毕竟“万”和“岁”是天生的绝配。

时代虽然在飞速进步,社会虽然也变得越来越宽容,但在我们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里,如果什么事都要改变传统

上一篇:人与名字
下一篇:舜人名的起源
黄历查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