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禁忌不辨性别

2024-05-03 21:30:18  编辑:万年时历网  

起名禁忌不辨性别

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听到这么一句话,叫做“男女有别”。意思是说,由于男女性别不同,在很多事情的做法上或社会所提出的要求都不一样。其原因不仅是由于在我国传统社会里一直流行重男轻女的习惯,要求女性做到“三从四德”,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在社会上扮演的角色不同,所作所为也要有所区别。具体到起名也是如此。起名作为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样也有对男性和女性不同的要求。如就一般情况而言,为男孩子起名要求充满阳刚之气,女孩子的名字则要充满阴柔之美。如果做不到这些,便是犯了起名的禁忌。

谈到起名时应该注意性别的区别,尽管不少年轻父母在思想上都有所知,但到具体实践的时候,并非人人都能做到。记得有人曾说过这样一个笑话:一位女作家有一个男性十足的名字,字又写得遒劲有力,有次应一个编辑部的邀请到外地参加文学笔会,编辑部还安排人员为她接站,可是怎么也没有接到她。原来接站的人只把她当成一个男的,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她是个女姓。后来她费了很大的劲才找到开会的宾馆,当打开为她事先安排好的房间时,发现又被与一个男性作家安排在一起,不得不找来主办人员调换房间。这类的例子还有很多。相传前些年有一个小伙子叫杨红,父母为他起这个名字本想让他成为一个能够振兴家业的走红之人。没想到他长大以后,这个名字却常常为他带来麻烦。有次单位举行青年联谊活动,对他不熟悉的青年干部竟把他分到女青年一组。后来有人为他介绍对象,女方条件很不错,可一听他的名字叫“杨红”心里就开始纳闷:“一个大小伙子怎么起个女孩名字?真别扭。 有女孩的名字,说不定还是一个婆婆妈妈的假男人。跟这样的人谈朋友 还不让人羞死?”于是,姑娘坚决回绝了这门婚事,跟他连面也不愿见。这种因起名不辨性别而找不到女朋友,显然是因为起名不当造成的后果。

起名禁忌不辨性别

女孩子起男名或男孩子起女名,近年来有越来越普遍的趋势以致让人根据名字判断性别成为越来越困难的事情。尤其是女孩子起男孩?的名字,情况相当多。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不仅有不少女孩?直接起名力平、铁军、木森等男性化的名字,甚至还有人围绕一个“勇字做文章,用“男”字或它的同音字起名,从而也显得男性味十足。。对此、有人曾拿名中带“男”字的女孩子打趣说:女孩子名带“男”字,是女婚要超过男性的标志。殊不见早些年,女性刚想出来与男性一争高低的时候,只小心地起名“亚男”、“次男”、“弱男”,只是想让男性让出一块地方。让自己立足,哪怕是比男性差些也很满足。等有了一席之地后,又起名“男”、“犹男”、“比男”,公然向男性发出挑战,要与男性比高低。当像男性一样的时候,又起名“胜男”、“荣男”、“冠男”,试图把男性踩在脚下上述所说的当然是笑话,但它也说明女孩子起名用“男”字的情况确实不少。

男用女名或女用男名,的确会给当事人带来一些麻烦。有位在学材工作的人曾讲起过他的亲身经历,说有次他上课点名,当点到一个叫“?静”的名字时本以为是个女孩,但却站起来一个男生,让他大为惊奇后来与孩子的家长聊起此事,家长说,这样起名是希望孩子一生风平浪静无灾无难,并没有考虑“静”是女孩子起名习惯用的字。还有位记者的朋友生了个女孩,给孩子起名“念军”,以便纪念自己在军校度过的岁月殊不知这个名字也很男性化。

当然,起名时不考虑孩子的性别,以致起出的名字出现性别错位,有时还有较为复杂的原因,甚至是有人故意为之。在我国没有计划生育策以前,全国各地都流行重男轻女观念,生孩子一定要生个男孩,哪生再多女孩也不肯罢休,直到生出来男孩为止。这种心态有时反映在易上,有些父母也为女孩子起男性化的名字,叫招梯、来修、梦娣、盼碰等,名字从字而上看虽然很女性,但其中的“梯”实际上是“弟”的谐音,很明显反映了父母生男孩的愿望。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未曾有个很受欢迎的电影《甜蜜的事业》,其中说的就是燕农唐二叔一家一连生了六个女儿,可还一心想生个儿子,便给女儿分别起名招弟、来弟、盼弟、梦弟、唤弟、捞弟,最后还是因为政策不再允许才不得不休。还有人说他有位女同学的名字叫“妹锁”,意思显然是父母要通过她把女孩都锁住,从此只生男孩。

。可她这把锁不太管用,下面又有两个妹妹,却没有弟弟。毛泽东主席的夫人江青,文革中曾用“李进”这一名字发表作品,名字看上去很像男性,这样做的目的当然是便于隐藏身份。而之所以用这个男性化的名字,原因在于她本来的名字叫“李进孩”,更加男性化。对此,她年轻时的一位好友回忆说,在她与这位好友在陶行知先生创办的“晨更工学团”工作时,她向好友讲了自己的身世,说自己的父亲李德文在山东诸城城关开木匠铺,生意不错。娶了两房妻子,自己是庶出,原名叫“李进孩”,上小学时校董薛焕觉得这个名字不雅,看自己长得又高又瘦、双腿细长,就替自己取了“云鹤”这个名字。当她把这段身世说给好友听后,好友还哈哈大笑不止。像她这样的原名,本来应该算是小名,其中不乏父母希望在她之后生个男孩,男性化也不难理解了。不过,目前许多父母起名不再重视性别,或者故意给男孩起个女孩的名字,或给女孩起个男孩的名字,让男孩女孩名字反着用,有人认为这种做法是“新新人类”起名所出的一种怪招,是其父母赶时髦的结果,显然也是不无道理的。这种现象也说明,人们起名时的性别因素在逐渐降低,传统起名禁忌正在悄悄发生变化。当然,如果只是一味追求怪异,其结果或许适得其反。毕竟在我们这样一个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大国里,人们的审美取向和价值标准基本固定,不同人际环境对相同事物的接受能力存在着约定俗成的差别。据说曾有男孩因为父母给他起了女性化的名字,上学后因忍受不了同学的嘲笑而选择自杀。这种事例虽然极端,但也是我们不得不汲取的一。由于男女教训。 同样,在历总之,名字作为人类的标志,其性别特征也要表现出来。性别不同,人们对男性和女性所扮演角色的理解也不一样。代的起名实践中,男性的起名重视刚劲、响亮,女性起名充满柔婉、在这种习惯下 、甜美。这些习惯作为历史的积淀,反映了人们对审美观的追求。男性的名字与其将要扮演的角色是和谐的,女性的名字与其性别特征也是和谐的。只有如此,才能反映出名与实的统一。因此,究竟起个什么,符合我国样的名字,在起名时最好多考虑男孩和女孩性别角色的不同,的传统习惯。舜充满稚气

孩子作为父母爱情的结晶来到世上,那小手、小腿、小身子、小路蛋,以及哭笑睡闹、吃喝拉撒,无不引起父母强烈的爱意和责任感。在这样的情况下,父母为他(她)起一个充满亲昵情感的名字,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城里人还是乡下人都无一例外。古代,像魏武帝曹操、唐玄宗李隆基等人虽然贵为一国之君,小时候仍被人以“阿瞒”、“阿鸦”相称。文学家司马相如和陶渊明尽管才高八斗,孩童时代也都使用过“犬子”“溪狗”等难登大雅之堂的名字。当代,许多城里的孩子起名小、小宝小毛、小狗、小熊、小花、咪咪、阿猫、阿三,乡下孩子起名石头、结实、小驴,等等,都大有人在。上述这些名字,尽管是父爱和母爱的自

然流露,但当孩子长大以后,原来活泼可爱的儿童变成了充满朝气的成年人,再继续使用亲昵幼稚的名字,就会让人感到别扭。特别是有些年轻的父母不从孩子的长远考虑,只注重孩子的儿童阶段,起一些诸如“李小勇”、“刘小宝”、“郭圆圆”、“赵媚媚”之米较适合孩子的儿童阶段使用的名字,等孩子长大后,这些名字就显得有些不妥了。其原因不仅会给人一种永远的未成年感,而且在新的环境和社交场合中让人觉得不成熟、不庄重。试设想,在一些不分年龄而举行的公共活动中,有赵媚媚和刘小宝等人参加,当组织者以为他俩是同龄人并要求一起给大家表演节目时,结果走出来的赵媚媚是一个戴红领巾的小姑娘,而刘小宝却是一个两眼昏花的老先生,不仅会让组织者和在场的人大跌眼镜,尤其是后者的名字,更不免显得滑稽可笑。由此可见,起名时多考虑一些年龄因素,尽量不使用那些过分亲昵的字眼,将使孩子终生受益。

当然,我国一向有起小名和大名的传统习惯,在孩子年幼时或家里使用小名,上学和走向社会以后改用大名,曾是传统社会里常用的做法。这种大、小名之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成年人名字中带稚气的机会,不过随着我国的人口和户籍管理制度越来越规范,孩子必须在出生后有正式的大名,以便填写出生证和报户口:加上对孩子的服务越来越社会化,不少孩子在一岁前后就被送到幼儿园,开始走向社会,也要使用正式的名字,从而也压缩了使用小名的空间和时间。这也要求父母尽早起出适合孩子使用一辈子的恰当名字,哪怕是在家里称呼孩子多么亲昵,但起的正式名字最好不要带有稚气。关于这点,仍是要提醒年轻父母们特别留意的。


黄历查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