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河:中国的母亲神是月亮

2024-05-26 11:20:21  编辑:万年时历网  

二月河:中国的母亲神是月亮

二月河:中国的母亲神是月亮

二月河认为任何一个民族,都有一个母亲神,中国的母亲神就是月亮。皇帝与宠妃在皎洁的月光下设案焚香、跪地拜月时,喃喃讷讷诉说着自己永远不能在公众场合说出的心里话,就像是在向母亲诉说“悄悄话”:

故宫档案中当还存着这样的记录,康熙皇帝在月下祈祷:情愿削减自己的寿数,盼上天赐自己一个“完人”——这是凄惨得很的话了。他实际上要求的是“善终”二字:能善终,“终考命”,我愿意少活些年头。

香严寺是唐光王李忱的“龙潜”之地。他为了免遭颖王李炎的杀害,假装“摔死”,金蝉脱壳,逃到这座寺院,做了七年沙弥,后又从南阳被抬回洛阳,在长安做了“宣宗皇帝”。寺里面有座亭,叫“望月亭”。他也是这般,在困难时就会想到月亮。人类无论贵贱,这一条一致,到了困顿危难之时,大致就会想起妈妈,就会在母亲的清辉下诉说自己断难向人世间陈讲的心曲。

二月河这时突发奇想,倘若他在海外,倘若我腰里有铜板,又望乡情切,他会在自己庭院中也造出个“望月”榭台亭阁之类,心里会好过些的:我据心而推“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样的词话肯定是在这样的人文环境与心境中写出来的:看见霜样的月色地面,连李白也难以有“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那般豪兴,只能在母亲与故乡面前低下头。前不久,我回山西老家,过阎锡山宅,他们请我留“墨宝”,我写了“一代兴亡观气数,万古首丘望乡梓”。月光下“首丘望乡梓”是华夏情结。别的民族你给他说也不懂,他没有这种“基因”。祈婚嫁、子嗣中秋正值秋成时节,民间在对神灵酬谢的同时,也祈求着生殖的力量。《天工开物》说:“兔望月而孕,蚌望月而胎。”月神让人们联想到怀孕生子,所以想怀孕的女子,可用西瓜、葡萄、石榴、枣、栗子、豆角等祭月,这些瓜果都蕴涵着多子的寓意。

宋代,中秋夜游玩已经开始流行,清代后俗称“走月亮”。中秋月,女子盛装结伴相游,其背后隐含着祈求生殖的意义。据同治《江夏县志》记载,中秋夜江夏城中桥上的石龙首成为出行少妇争相抚摸的对象,明确地表达出祈子之意;南京盼望子嗣者,先游夫子庙,然后过桥一行,说是可以如愿;湘潭一带,中秋有游宝塔的习俗,也是为了祈求生殖与健康,就如当地一首民谣所唱:“八月十五游宝塔,带起香烛敬菩萨。老人家青头发,后生子有财发,堂客们生个胖娃娃,满妹子对个好人家。”

在江西南昌,少妇乘夜深人静时到邻居家的菜园偷瓜,称为“摸青”;安徽有些地方的妇女在晚上“组团”偷南瓜,而且每个菜园子都不放过;上海的男人将偷来的南瓜藏在被窝里,让妻子抱着南瓜睡觉,称为“留籽(子)”;在广西,妇女在中秋夜入园偷瓜,用儿童的衣服包上瓜,送到未育少妇的床上,叫做“送子”。

妇女对月祈求婚嫁可能与月下老人的传说有关。旧时,未婚女子以香花月饼拜月,拜月时要说出自己的姓名、地址,以及想要找哪种类型的夫君,然后把串有两枚铜钱或玉佩的红丝线,在香炉上过火,藏在口袋或皮包中。

有些少数民族现在仍保留着中秋跳月、对歌和青年男女联欢、缔结姻缘的习俗。如仫佬族的中秋节名为“后生节”,男女青年身穿节日盛装,打着布伞,带着粽粑等食品,在野外举行派对。他们先是集体对唱,在各自找到意中人后,便双双对唱,并约定下次幽会之期。

福建南平、龙溪一带有中秋“抛帕招亲”的习俗。中秋这天,未婚的姑娘装扮成“嫦娥”,登上事先搭好的彩台。姑娘们在台上先要与台下的观众一起唱歌,然后把一些绣有不同花色的手帕抛向围观者,谁抢到的手帕与“嫦娥”手中剩下的手帕花色相同,则可得到“嫦娥”的奖赏;如果抢到手帕的未婚男子爱上了“嫦娥”,他要上台亲手将手帕还给“嫦娥”,在得到“嫦娥”的默许后,小伙子就要向“嫦娥”赠送礼物。偷南瓜,找挨骂福建、湖北、贵州流传着“偷南瓜,找挨骂”的习俗。中秋之夜,人们纷纷到菜园中“偷”瓜,有些人故意在偷瓜时弄出声响,以引起菜园主人的责骂,而且骂得越厉害越好;有些人偷瓜后在瓜藤旁放下瓜钱(相当于买了),菜园主人第二天看到瓜被偷,拾起红包,也要故意“骂”上几句,所谓“不骂不灵”、“越骂越发”。月饼:祭月的供品

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是古代专门用来在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这是我国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饼才在民间逐渐流传。

记载月饼做法的文献最早是清袁枚的《隋园食单》,近代,随着专业化生产的发展,有了专业制作月饼的作坊和工厂,月饼的制作也越来越精细、考究,月饼包装盒上所印制的诸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精美图案,更是增添了月饼的文化内涵。“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长生”。团圆是中秋节俗的中心意义

花好月圆人团圆,“团圆”对中国人有特殊的含义。中国人有很强的家庭伦理观念,重视亲族情谊与血亲联系,由此形成了和睦团圆的文化心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人们由天上的月圆联想到人世的团圆,“月圆”与“团圆”的意义互相契合,中秋满足了民众祈望和睦团圆的文化心理。

宋人的团圆意识已与中秋节令发生关联,《梦粱录》记载:八月十五中秋节,此日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圞子女,以酬佳节。虽陋巷贫窭之人,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买卖,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晓不绝。盖金吾不禁故也。

苏轼的《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强烈地表达了中秋的团圆意识。


黄历查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