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丽缠绵的平弦

2024-06-13 09:59:15  编辑:万年时历网  

典丽缠绵的平弦

在西宁,倘见到手拿茶杯、小凳子,操着西宁话的老头老太太们,他们大半是要到曲艺茶社或小公园,去听西宁平弦、月弦、贤孝以及打搅儿等地方曲艺。

西宁地处边陲,地方也不算大,可曲艺品种很丰富。其中,平弦是地道的地方特产,词曲典雅,是当地曲艺品种中的“阳春白雪”。

西宁人把平弦叫做“赋子”,因为“赋子”是这种牌子曲中最常用也最主要的曲牌。一般情况下,一段平弦由“前岔”和“后岔”来开头和结尾,中间主要是“赋子”再夹杂其它如“背宫”、“离情”、“银纽丝”等曲调联缀而成。也有的把平弦叫做“赋腔”,如新疆就称之为“青海赋腔”。称“赋腔”,也是指旋律上以赋子为核心。

平弦形成于何时,史无明确记载,所以众说不一。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平弦的兴起,是由于民间艺人和落魄文人积极创作所致。平弦的曲牌来源不一,最早的可以追溯到元代小曲,有一部分是全国大多数牌子曲品种都采用的,也有的曲调只在一部分曲艺中出现,这说明平弦的形成,是民间艺人们广采博收,选取风格相近的曲牌加工汇串而成的。整个旋律风格温柔缠绵,一唱三叹,回环往复,令人陶醉。

词曲格律谨严精密,犹如宋词、元曲。其歌词讲究文雅典丽,音韵圆润。许多片断犹如古典诗词,如:

西子湖上采莲船,竞发龙舟柳浪翻。

笙歌笑语阵阵欢,红尘世界叫人恋。

还有一些片断直接出自唐宋名家诗词作品。《借东风》的开头几句是:“赤壁鏖兵,/浪淘尽千古众英雄,/大江东去且听借东风。”而结尾几句是:“东风劲吹浪排空,/曹孟德八十三万人马火海中。/若不是孔明借东风,/铜雀春深。”这两段平弦歌词直接利用苏轼的《念奴娇》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和杜牧的《赤壁》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等诗句。

平弦《大饯别》中有这样的歌词:“碧云天,黄花地,西风渐逼,北雁南飞,是何人留下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这几乎与王实甫《西厢记》中第三折的唱词完全一样。很难想象,如此歌词出自下层民间艺人之手;而很可能是明清两代流落到西宁的文人所创作而传入艺人中,逐渐口授流传下来的。因为在明代,一些有才气的文人被贬官到河湟,创作了大量诗词,其中有一些作品很接近通俗作品,所以他们有可能为歌妓和民间艺人创作一些段子。清朝时,也有一些文人客游西宁一带,赋诗作文,其中也不乏有深入民间,为艺人写作的。

由于平弦是西宁曲艺中独特而影响大的一种,加之曲调丰富,有“十八杂腔、二十四调”之称,解放后受到了戏曲工作者的极大关注。1959年,平弦由民间坐唱正式登上了戏剧表演舞台,一种新的地方戏——平弦戏诞生了。当时演出了《秋江》、《柜中缘》、《英台抗婚》等剧目,受到了群众的好评。之后又组建了青海省平弦实验剧团。经过艺术工作者几十年的努力,平弦戏日趋成熟,先后演出一百多出大小剧目。现在已经以独立的剧种而出现在全国戏剧舞台。《尕旦和尚》、《狸猫换太子》、《柜中缘》等剧目深受观众欢迎,不时在西宁各剧场上演。

如果有机会欣赏了平弦戏,还有必要再去听听民间艺人演唱的平弦,因为后者更接近原始的文化状态,是西宁曲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民间艺人那里,还可以听到月弦、贤孝等曲艺。月弦是从陕西汉中传入西宁的一种牌子曲曲艺,略同于平弦,但歌词更接近口语,泥土味浓一些。西宁贤孝则大多是劝善世人的曲艺,作品众多,演唱活泼,深受城乡群众的喜爱。尤其是民国年间出现的《尕司令》、《马步芳逃国》等反映现代西北历史事件的长篇演义,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和史料价值。


黄历查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