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与养生之变通求久:养生理论基点

2024-05-20 19:31:45  编辑:万年时历网  

《周易》与养生

变通求久:养生理论基点

《周易》与养生之变通求久:养生理论基点

天地万物处于不断的永恒的运动变化之中,这是《周易》的核心思想,也是易学确认的一条基本原理。《周易》尤其是《易传》并不限于指出这一点,它还深入地探讨了万物运动变化的普遍规律和形式,由万物变易引出“居安思危”,并提出“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运行公式,成为气功养生学的重要依据。

从万物变易到未病先防

从义理的角度看《易经》,这部著作的主旨在于讲变化之道。《易经》的卦、爻、辞,都围绕着如何理解和应对世界的变易而展开。《系辞传》反复强调:“爻者,言乎变者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爻如此,由爻组成的卦,则是对万物万象变易过程更为完整深入的描摹与阐述。《说卦传》说:“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可见,古人设爻立卦是为了说明和研究天地万物的变化。《易传》发挥《易经》的思想,对万物皆变有了更为具体的认识。如《系辞上传》说:“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周易》作者认为,万物不仅在变化,而且有一定的秩序和规律。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关系以及它们的排列就是世界秩序和运变规律的反映。通行本《易经》六十四卦以乾、坤二卦起始,以既济、未济二卦告结,《易传》以这一卦序代表宇宙演化的进程。《序卦传》说:“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稚不可不养成也,故受之以需……”“有过物者必济,故受之以既济。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序卦传》作者将《易经》六十四卦的排列解释成一个巨大的因果系列。这当中,对各卦之间具体联系的阐述不一定准确,但认为天地交感产生万物,万物的繁衍和生化永无尽头,却反映了客观世界的演化过程。然而以六十四卦之有限序列表达万物生化之无限过程,的确是一件难事。而作者以未济作结,则巧妙地解决了这个矛盾。未济卦,坎下离上。坎为水,离为火,意谓火在水上。水润下,火炎上,故此卦表示水火不曾相交。水象征阴,火象征阳,阴阳相合表示事物已经成熟,阴阳未合则表示事物尚在潜蕴之中。然而阴阳必定会由未合走向相交,所以未济卦列于六十四卦之尾,象征宇宙过程永无休止。

宇宙过程没有终了之期,但是每一个具体事物却是有限的存在,总要经历一个从生到死的过程。《周易》作者对于这一点不仅十分清楚,而且认识到,万物的生和死,其根本原因在于阴阳的相互作用。在阴阳的推动下,世界一切矛盾着的对立面都依一定条件相互转化。于是一些事物产生了,一些事物死亡了。正是由于阴阳的相互推移,六十四卦及其所代表的天地万物,才由一卦过渡到另一卦,由一种事物过渡到另一种事物。

《周易》作者深深体会到,一切皆动,一切皆变,因此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是绝对稳固永恒的,它们随时都有可能走向自己的反面。以这种观点来审视人事,就不能不使人们警觉:原来世上的一切,都有可能由于一步不慎而丧于一旦。《周易》作者正是由于认识到这一点,而深深感到不安。故《系辞下传》说:“作《易》者,其有忧患乎!”这种忧患意识在否卦中表现得十分强烈。否卦九五爻辞:“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高亨释“休”为怵。“休否”的意思是对否塞困窘存有警惧之心。《易》作者认为,这对“大人”是有利的。“其亡,其亡,系于苞桑”,是对“休否,大人吉”的进一步发挥:时时想着可能陷于危亡,反而会使自己像系于苞桑那样更加稳固。

对危亡的警惕和寻找防止危亡的办法,正是《周易》的一个主题。《系辞下传》说:“是故其辞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倾。……此之谓《易》之道也。”基于此,《易传》作者提出了居安思危的理论。居安思危,就是要人们防患于未然。《文言传》说:“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提示人们只知进,不知退,只见存,不见亡,便会陷于被动以至失败。因此必须懂得进退存亡相互隐伏的道理,处处坚守中正之道,以防向不利的方面转化。《系辞下传》说:“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如果没有防备,安、存、治就可能转化为危、亡、乱。《象传·既济》说:“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既济卦,离下坎上,离为火,坎为水,故日水在火上,为阴阳交合之象,象征其事已成。既济卦卦辞的末句是:“初吉,终乱。”这是说,开始有所成功,最终却走向了失败。因此,《象传》强调要“思患而豫防之”,不能丧失警惕。这种防患于未然的思想,对中国的政治学、军事学、农学和医学、养生学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系辞传》说:“天地之大德日生”,“生生之谓易”。在《系辞传》作者看来,宇宙变易的实质,就在于通过变易而不断产生新的事物和新的生命。中华文化历来重生贵人,视人的生命最为珍贵。孔子日:仁者“爱人”。(《论语·颜渊》)老子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老子》第二十五章)荀子亦说:“人有气有生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荀子·王制》)儒道诸子对于人的本性尽管有不同看法,但在重生贵人这一点上则是相同的,而这一思想可以追溯远古。因此,早在儒道产生之前,众多圣贤就不断为生命的短暂而叹息,并为寻找长寿的方法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中国气功养生学认为,要想保持健康,延年益寿,必须有居安思危的精神警觉,真正认识到日常修炼的重要性,这也就是中医学特别强调的预防思想。《素问·四气调神》说:“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应当说,《周易》关于万物皆变和居安思危的思想是中国气功养生学的主要依据和理论前提。


黄历查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