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顺性而通的应用

2024-05-22 10:41:51  编辑:万年时历网  

对顺性而通的应用

对顺性而通的应用

人体发育生长,气血流通,与宇宙万物的运化一样,是朝着一定方向,遵循一定程序的。因此,养生和治疗必须遵守“顺”的原则。只有做到顺,经脉气血方可畅通,病邪之气方可祛除。《行气玉佩铭〉云:“顺则生,逆则死。”《黄帝内经·灵枢·师传》:“夫治民与自治,治彼与治此,治小与治大,治国与治家,未有逆而能治之也,夫惟顺而已矣!”

前面提到,宇宙万物的率性展开,就是物自身顺性而通的过程。养生家主张循顺人体作为活的整体的本性,进行正常的生长发育,以尽天年。这顺也就是历时之通。通和顺是统一的,不过是同一气化过程的两个方面。顺的原则,仍旧是通的思想。

中医学很早就提出,肾是人体生长发育的控制器官。认为肾禀受父母遗传之精气,在后天水谷的充养下,具有控制人体发育的功能。《素问·上古天真》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八八则齿发去·而无子耳。”这就告诉人们,男女自幼至长至壮至老的生命过程,确实是一个率性顺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肾气的控制,前后有着一贯相通的关系。无论治疗和养生,对于人体率性顺行的生长发育,必须尊重和保护。第二章

圜道:行气养生的规律

《周易》认为宇宙万物所遵守的最普遍的规律是圜道。圜道是天地人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基本形式。圜道即循环之道。凡是首尾相衔的过程都是循环运动,都属于圜道的范畴。圜道观认为宇宙和万物永恒地循着周而复始的环周运动,一切自然现象和社会人事的发生、发展、消亡,都在环周运动中进行。圜道观是易学和中国传统文化最根本的观念之一。

《周易》》圜道观

圜道观的展开论述见于《吕氏春秋·圜道篇》,但圜道意识可以溯源远古。反映夏代科学水平和社会生活的〈夏小(收录于《大戴礼记》),记述了物候、天象和农事活动的许多周期变化,已经包含着圜道思想。在现有的典籍中,《易经》首次以明确的文字形式并结合卦象将这种观念自觉地表述出来。

《周易》书名和卦爻辞中的表述

《易经》之圜道观,首先见于书名。《周易》书名之义,解释有不同。据史书,夏有《连山》,殷有《归藏》,周有《周易》。《连山》、《归藏》、《周易》都是卦书。《连山〉以艮卦为首,艮为山。《归藏》以坤卦为首,坤为地。东汉郑玄《易赞》日:“《连山〉者,象山之出云,连连不绝;《归藏》者,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连山》、《归藏》之书名,都是对各自首卦义蕴的阐释。由此可以推认,《周易》并非如唐人孔颖达所云“《周易〉称周,取岐阳地名”(《周易正义》),故“周”乃周朝之谓。依笔者之见,《周易》之名亦应是对其首卦乾卦的义解。

根据先秦两汉典籍对“周”字的使用可知,“周”字在当时具有“币”、“旋’、“环”、“绕”、“复”等义。《系辞下传》日:“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此中“周”字即作“环”、“绕”解。意思是,阴爻和阳爻在六个爻位上环转流行,终而复始,运动不止。

“易”解很多。“周易”之易,据《系辞传》:“〈易》者,象也。”“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县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可见“易”作为“象”,其最大最明者,为日月的运行。汉代人也大多以日月释“易”。如许慎《说文解字》:“日月为易,象阴阳也。”《易纬·乾坤凿度》:“易名有四义,本日月相衔。”郑玄:“易者,日月也。”(《郑氏佚书》)《周易参同契》:“日月为易,刚柔相当。”

《周易》以乾卦为首。《说卦传》:“乾为天,为圜。”东汉刘熙:“天易谓之乾。乾,健也。健行不息也。”(《释名·释天》)依据上面的分析,《周易》书名正是对“乾”之大义的阐发,意谓日月旋转,绕行周天。《系辞下传》日:“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这段话可看作是对《周易》书名义蕴的发挥,表明万物生生不已正是在日月、寒暑、屈伸,即阴阳的往复循环中才得以实现。因此,循环即圜道乃是易学家心目中最重要的规律之一。

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许多事物表现为周而复始的循环,四时、昼夜、生死,等等。《易经》作者对此已有深刻的多方面的观察和了解。如明夷卦上六爻辞:“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这里说的是,太阳早晨升起,则天明,夜晚降落,则天黑。太阳升落,昼明夜暗,循环不已。最著名的一段表述循环论思想的话见于泰卦九三爻辞:“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这句话显然不光是指地形和行旅,而是肯定万事万物都处于平陂往复的循环之中。类似的论述还有复卦卦辞:“反复其道,七日来复。”朱熹解释说:“‘反复其道’,往而复来,来而复往之意。”(《周易本义》)这里所谓“反复”,也不限于行旅,而是泛论一切事物都遵循往返循环之“道”。

卦爻象中的表述

按照后来易学家们的解释,设立六十四卦,是对宇宙万物运动变化的模拟。而圜道观则体现在《易经》所有六十四卦之中。主要表现如下:

一、表示事物对立属性的阳一阴--二爻,是相互循环转化的。

对顺性而通的应用

这一思想首先表现在六十四卦之阳爻标以九,阴爻标以六。依照筮法,对“大衍之数”行筮之后则得七、八、九、六。七、九为阳,八、六为阴。七为少阳,九为老阳;八为少阴,六为老阴。七八不变,六九变,因六、九为老,老则极,极则反。《易经》以九示阳,以六示阴,正是要表明,六十四卦之阴阳诸爻,皆可转化成自己的对立方面。

二、《易经》卦序所显示的对偶关系说明,六十四卦之每一卦都进行着独自的循环运动。

《易经》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是有一定规则的。孔颖达指出:“今验六十四卦二二相偶,非覆即变。覆者,表里视之,遂成两卦……变者,反覆唯成一卦,则变以对之。”(《周易正义·序卦传》)所谓“表里视之,遂成两卦”,就是将某一卦象从正面看后,视卦人再转到与原来相对的位置上去看,则另成一卦。《易经》将这样的两卦并列而使其相邻,排入六十四卦。如屯卦菫与蒙卦具,需卦和讼卦葬,等等,就属这样的关系。孔颖达此言虽然解释得通,但不符合《易经》原义。说“覆”是对的,但不是看卦人掉转视角,而是卦象以自身正中为圆心,旋转一百八十度后,则生成另一卦。《易经》作者将这样的两卦分前后排在一起,共计五十六卦。其用意在于强调卦自身在做循环运动。相邻二卦的对偶关系,乃是卦的循环运动的表现。

关于卦自己做循环运动,可由泰、否二卦卦辞证明。泰和否卦靠互为覆者,成为一对,排在第十一和第十二位。泰卦卦辞:“小往大来。”否卦卦辞:“大往小来。”在《易经》中,坤阴为小,乾阳为大。上位为远为外为表,下位为近为内为里。泰卦“小往大来“,说的是由三个阴爻组成的坤由下位旋转到了上位,由三个阳爻组成的乾由上位旋转到了下位。否卦则相反。据《易经》卦辞可见,泰、否二卦是自身互为倒转关系而排在一起,并非“表里视之,遂成两卦”。

除上述关系外,其余八个卦,即乾和坤,坎和离呈,颐和大过算,中孚国和小过量,以自身中点为轴心旋转一百八十度后仍为自身,不能产生新卦。之所以把它们两两成对排在一起,是因为成对之卦所含六爻一一对应,而阴阳属性刚好相反,因此,它们具有同位爻性循环转换的关系,即孔氏所谓“变以对之”。

三、六十四卦处于整体大循环中。

既然每卦之任一爻,都可以由阳变阴或由阴变阳,五十六卦又各自做循环运动,而转换成自己的对偶卦,所以六十四卦之间,是相互沟通的,每一卦都可以过渡到其它任何一卦。这也就是前章所谓“变则通”的关系。在爻卦无穷的变易运动之中,就必然地形成了六十四卦的整体循环。对此,《易经》虽然没有用文字点明,但从六十四卦的排列可以断定,它包含着这样的思想。

六十四卦以乾坤二卦开端,以既济未济二卦终结,其余代表万事万物的六十卦居中,意谓乾坤处于往复无穷的循环交流之中,于是产生万事万物。天地万物运动变化,成而毁,毁而成,无始无终。这表明天地是一个大循环,每一具体事物是一个小循环,事物与事物之间有着循环转化的关系,分别构成不同种类的循环圈。所以它们又被纳入到乾坤转化的大循环之中。这个大循环套小循环的宇宙过程,《易经》主要是用卦象和卦序这种特殊语言来表述的。

在易学家们看来,天地、日月、四时、昼夜、阴晴…无不在按部就班地作各自的循环运动,一切生物和人事唯有在这循环运动中得以生化发展,走完自己的历程。世间所有变迁,都是循环式的运动。“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这是《易经》作者对世界运动的最高概括,是中华民族出自内心深处的体验,是中国第一部哲理性著作向人们展示的第一法则。对此,《易传》给予了积极的肯定。《象传》日:““无往不复’,天地际也。”确认往复循环是天地万物遵循的客观规律。圜道是阴阳变易的形式

《周易》认为,一切矛盾都应在循环的流通过程中解决。如果事物的循环动转畅然无阻,顺利完成,那么就会产生于人于物有利的结果。复卦比较集中地表述了这一思想。复卦与剥卦为对偶卦象。这两卦相邻,剥卦在前,复卦在后。一名“剥”,一名“复”,表明阳气被阴气一层层剥落,以至阴极反阳,阳气重又在初爻复苏。复卦卦辞日:“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利有攸往。”这就清楚地告诉人们,能顺利完成往复循环,则一切吉利。出入、交往、办事,都会成功。因为循环之路,即法则之轨。遵从法则,就为成功创造了条件,故“利有攸往”。《彖传》日:“‘复’,其见天地之心乎!”断定宇宙规律的核心是循环。在这一问题上,《彖传》作者和《易经》的观点是一致的。

上述思想在履卦屋中也有明显表现。履卦九五:“夬履,贞厉。”接后,上九:“视履考祥,其旋元吉。”意思是,经过仔细观察和周祥考虑,结论是唯有实现循环旋转,才能化厉为夷,得其大吉。孔颖达疏:“旋,谓旋反也。上九处履之极,下应兑说,高而不危,是其不坠于履而能旋反行之,履道大成,故元吉也。”(《周易正义》)朱熹注:“周旋无亏,故得元吉。’(《周易本义》)履卦旋转后得小畜卦雪。前者的上爻则成为后者的初爻。小畜初爻:“复自道,何其咎,吉。”此句正与履卦上九爻辞呼应,申明自己遵守循环之道反转而来,那还有什么不好呢,当然是吉。又如解卦嚣,其偶卦为蹇卦嚚,蹇训难,解与蹇相反,为困难之克服。解卦卦象坎下震上,坎为雨,震为雷,此卦象象征天地之气循环交汇,形成雷雨,而一切矛盾的解决,困难的排除,正在天地阴阳之气循环流转之时。故《彖传》日:“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

《易经》认为,事物的循环往复,有一定的周期性和阶段性。复卦卦辞说:“反复其道,七日来复。”朱熹注:“七日者,所占来复之期也。”(《周易本义》)复卦关于循环一周再开始的期限为“七日”,大概是因为卦有六爻,每一爻标示事物发展的一个阶段,经过六个发展阶段,就完成了它的演进历程,然后再回到初爻,开始一个新的周期。可见《易经》以六为一周期,所谓“七日来复”,正是指下一个周期的初始阶段。“七日”不可理解为七天,而是指第七个变化阶段。这种“以六为节”,认为一切事物的完整历程分为六个发展阶段的思想,对后来的哲学与科学有一定影响。


黄历查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